English

让科普之光照亮全社会

2000-05-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韩小蕙 我有话说

日前,一位小学生家长投书有关部门,请求多开展一些科学家与孩子对话的科普活动,因为她不断被10岁儿子的“为什么”问得张口结舌。这位家长不知道,与此同时,朱光亚、龚育之、何祚庥等一批著名科学家正在北京科学会堂聚会,就“中国科普与新世纪”的课题,研讨我国科普工作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面临世纪之交,随着社会生活日益高科技化,面对“法轮功”邪教组织和封建迷信活动的沉渣泛起,科学普及工作日益显露出重要性和紧迫性:新世纪的科普内涵变化及其对科普工作的新要求是什么?新媒体的兴起和科普工作的新方式、新途经是什么?我国的科普工作与世界科普如何交流和接轨?新世纪科普工作如何在反对伪科学的斗争中发挥作用?……科学家们在加紧研究这些问题。

科普工作势头强劲,要抓住历史机遇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普工作,特别是去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第二次科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传达下来以后,在全国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由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举办的“让科学走近生活,让公众理解科学”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已拉开帷幕,大部分省市也闻声而动,陆续开展了科技周、科技节等活动。这表明我国科普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也涌现出关心科普、学习科普的热潮。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期间,北京的中国科技馆人潮涌动,只好用延长购票时间来限制进馆人数,但仍有大量观众耐心排队等待参观。据天津科技馆馆长吴凡介绍,天津的情况也差不多。据介绍,目前全国有30多个城市都在筹备建科技馆。

来自新闻出版行业的信息亦表明,今年以来,科普书籍报刊、影视作品的需求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由武汉电视台制作、每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科普栏目“科技之光”已胜利跨过第5个年头,该节目依靠大批科学家讲解科普知识和最新科技动态,知名度越来越高,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观众越来越多,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此外,今年前4个月,一些医药卫生、健康文摘类的科普报刊发行量一路上升。由去年高考语文题引发的青少年对科技、科普类书籍的需求,也使出版界加快了科普读物的出版步伐。加上电脑的迅速普及,也空前激发了人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可贵的是,这种学习科技的劲头,不是行政命令的结果,而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需要。科学家们在备感欣慰的同时,一致指出:科普工作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时代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科普工作就要做些什么事情,真正做到把科普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做好。

科普工作要在宣传科学精神上下功夫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现有的国情基础:我国现在还有2亿文盲,科盲有5亿左右,据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全国真正对科学有了解的人,只占千分之二。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北京大学赖茂生教授提出: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在中国崇尚科学与民主精神。科普工作首先要在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传播上进一步加强,如果不注意这方面的传播,而仅仅宣讲一些具体方法,有时可能会使人们过多关注枝节问题,而在识别假科学、伪科学方面受到影响。“法轮功”邪教组织欺骗了那么多群众,教训是深刻的。中华医学会名誉理事张侃也举例指出:伪科学在卫生界是泛滥得最厉害的,50年代就有什么柳枝接骨术,后来又有什么抗癌片,吃得好多病人砷中毒;现在是非法行医严重,“神仙”也看病,“鬼”也看病,气功也看病,媒体还宣传戴一个耳环就能减肥。中华医学会最近研究了卫生科普问题,也提出不能只限于宣传点医药知识,而要讲究科学精神,从医学上讲,就是要宣传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规律、基础知识,只有懂得了这些科学道理,才能不受歪理邪说的蛊惑。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何祚庥研究员提出科普工作的时代性问题。他说,科普工作需要结合当代生活,回答老百姓所关心的问题。比如老百姓提出“大十字”疑问,我们就抓“大十字”的科学解答;老百姓关心为什么沙尘暴不断,黄尘连天,我们就要回答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没有可能治理这样大的沙暴等等。只有结合社会生活当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加以研究和解答,我们的科普工作才能有生命力,才不会变成脱离群众的学院式的死知识。

中国科普研究所郭正谊研究员提出科普的大文化概念。他认为科普不单单是科学家、科技界的事,而是关乎文化、教育等全社会的大事。他极为痛心地说,学校里过去连乱七八糟的小说都不许看,现在你去看看,哪个孩子都会“算命”,都知道他是什么星座,可见问题有多么严重!所以,科普必须渗透到教育中去。文化也应该吸收科学精神的营养,若21世纪的新文化里没有科学,就不叫新文化。

中科院北京天文台李启斌研究员建议,科普工作应该借鉴时尚文化传播的方式,借助时尚文化的吸引力,跟时尚相融合。科技本身其实也是包含时尚的,自然界发生的新鲜事,科技界一些重大发明,都是人们愿意谈论的话题。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把好新闻出版关

说到宣传,近年来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对科普的正面宣传,可以为科学精神和科技知识的传播开道。但是让科学家们忧虑的是,无论在新闻还是出版上,都还存在不少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为低水平的东西、庸俗化的东西、假冒伪劣的东西,甚至反科学的东西,还大量存在着。报刊、广播电视里,也时有不符合科学精神的报道。为此,郭正谊研究员尖锐地提出:科普宣传本身也有一个反伪打假的问题。现在真正的科普著作很难出版,也就印个几千册;相反的是为了追逐利润,不少出版社积极出版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读物,这真是助纣为虐。

中科院古脊椎所邱占祥研究员批评说,过去五六十年代还有科普电影纪录片,现在则太少太少了,几乎被人遗忘了。李启斌研究员建议,应尽快建立科普动画创作中心,发展科技动画片。他还提出培养科技人才的问题,建议大学本科建立科技传播专业,建立科普硕士点,培养科技编辑、记者、科普和科幻的创作与组织人才。

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是所有科学家都谈到了的,即科普立法。现在没有法律保护,科学家站出来戳穿伪科学,往往反倒成为被告,甚至被人围攻、殴打。因此,科普工作必须同行政、法律结合起来,才有力量。

这次会议是武汉电视台为纪念“科技之光”开播

5周年召开的。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中国科普迫切需要理论的思考和指导,为此他们放弃了召开庆祝会的打算,转而组织了这个高规格的科普理论研讨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